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红星云app下载安装官网最新版 > 新闻动态 > 新闻动态
344旅水泼不进,黄克诚都难镇住,毛泽东很不满,立即派出杨得志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1:54 点击次数:84
“黄克诚!我就问你一句话,这344旅你到底能不能管住?出了一个田守尧,现在又出了一个张邵东,你能不能管,不能管我派别人了!”1938年,张邵东事件爆发后,毛主席的电话就打到了344旅的政委黄克诚这里,电话里向来脾气很好的毛主席也疾言厉色了起来,足以见得张邵东事件的问题之严重。黄克诚接到电话后,眼眶顿时就红了。当年是朱德将军向毛主席极力推荐,让自己当了344旅的政委,结果自己根本就没办法管理好344旅,344旅还接二连三出了这么大的事情。黄克诚说:“主席,主席我愧对您。”毛主席那边听了也怒其不争地长叹一口气,说:“这件事虽然不是你的错,但你难辞其咎,我已经跟朱老总商量过了,我现在派杨得志去344旅,你好好配合他,344旅的问题必须解决,如果再出现问题,你这个政委就别干了!”黄克诚说:“是!主席您放心,我一定解决好!”张邵东事件是什么?344旅出现了什么问题?毛主席为何如此生气?344旅的背景追溯344旅的历史,可以到1931年成立的红25军,红25军曾经是共产党军队的主力军,参与过长征、创建了陕北根据地、创建了豫西列司令部,参加过抗日战争。毛主席曾经评论红25军:“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。”抗日战争时期,红25军改编为第115师第344旅,由徐海东将军担任旅长。344旅根基坚实,连队及以上人员均出自土地革命和长征时期的老红军,具备强大的战斗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,他们确实有骄傲的资本。徐海东又久经沙场,治军有方,可以说在徐海东的坐镇下,344旅军律严明、团结一致。徐海东在后续的平型关战役中,344旅担任主力部队,林彪对344旅下达的任务是夺取平型关附近的蔡家峪和西沟村,作为战役的中转站,切断日军的后路,阻止敌军的一切进攻。此次战役后,115师歼灭敌军1000余人,这是八路军抗战以来的首次重大胜利,344旅的贡献至关重要。徐海东也看的明白,344旅是强师,但战斗方法过于强势,改编后的作战方法应该更偏向于游击战的战斗方式,更加强调积极性和策略的随机应变,而344旅还是按照往日的打法,习惯“猛击猛扑”。但这些小问题在当时显得十分微不足道,毕竟344军大捷。然而,在取得辉煌胜利之后,344旅的军心出现波动,许多年轻军官年仅二十几岁,便已骄傲自满。原本徐海东在任时,还能压制这些能干的“刺头”,但此时徐海东却因病倒下,肺部感染,不得不住院治疗,因此不得不离职。当时的徐海东还没有想过这个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,344旅有很多来自红25军和红15军的老将,他们本身对自己的经验和战术十分有信心,且由于这种打法最终取得了胜利,所以他们打心底不愿意转变战术,甚至对游击战术嗤之以鼻,这也就是344旅为何适应游击战适应的这么慢。徐海东在的时候,还能凭借自己的能力,让这些大将心服口服,还能用军令命令这些大将按照新的战术作战。但如果徐海东走了呢?下一个人还能让这些人心服口服吗?还能压住344旅吗?在徐海东走后,朱德提出让344旅原政委黄克诚兼任旅长,黄克诚品行端正,工作努力,办事稳妥,而且资历尚可,毛主席就想让黄克诚把这些年轻军官中的“山头主义”的毛病给纠正过来,黄克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上台的。黄克诚胜利之师变问题之事黄克诚担任旅长的时候,内心也是十分忐忑的。他知道徐海东将军是很多战士们的精神支柱,徐海东将军一走,战士们的精神支柱失去了,很容易军心动荡,自己如何能让战士们信服。果然,1938年初,当时的徐海东因病在延安休养,344旅与日军进行了两次战役——牛村之战、温塘之战,这两场战役表面上采用了游击战的打法,但实际上还是以往的“硬碰硬”思想,结果不出意料,两场战役都惨败。接连两场失败大大挫伤了344旅士兵们的士气,很多人也开始对游击战打法有了质疑,同时也对黄克诚有了诸多怨言。很多344旅的年轻军官对他的话充耳不闻,根本就不在乎,表面上对他的话言听计从,但实际上对他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推三阻四,甚至根本不去执行。黄克诚的资历虽然比他们高,但他的战绩却并不显眼,这些骄兵悍将都是以战绩为标准的,所以心中对黄克诚很是不服气。黄克诚也是焦头烂额,他必须在各个事件之中协调平衡,如果仅仅是事务繁杂那黄克诚还有信心解决,但是心浮动这个却是大问题。为此,他曾多次上报给朱德将军,希望朱德将军派能压制344旅的新旅长或者是提拔一个副旅长协助自己。晚年的黄克诚朱德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,但当时的情况不适合大的人员调整,只能先从344旅物色一个新的副旅长。一开始,黄克诚向朱德推荐的就是田守尧,朱德也认为田守尧的资历老,就暂时敲定了人选。田守尧得知这个消息也十分开心,但还没等他开心不久,中央军委开会认为田守尧不适合担任副旅长,因为他管理指挥能力有所欠缺,还需要继续观察。原本田守尧都准备上任了,结果一盆冷水就泼下来了。田守尧开始愤愤不平,甚至日常事务也不处理了,就躺在床上,连老旅长徐海东的送行仪式他也不愿意参加。这让原本十分看好田守尧的朱德大为失望,直接连夜来到了344旅,开会让田守尧进行自我检讨。但直到在会议上,田守尧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。黄克诚了解自己的这个老战友,人不坏,甚至可以说得上很实诚,但就是死脑筋,如果钻进牛角尖了那是八头牛都拉不回来。在朱德将军批评完田守尧的时候,田守尧一直默默不语,就是不愿道歉,黄克诚见到场面冷了就开口准备调和。谁料朱德看到田守尧的态度更加生气了,一拍桌子说道:“田守尧!不敢批评和自我批评,你还算是什么共产党!”田守尧这才认错,事后朱德找田守尧谈了心,朱德跟田守尧说自己当时是很看重他的,觉得他沉稳又有能力,所以这才推荐他。但看到他的态度,朱德直言自己很失望。听了朱德将军的话,田守尧羞愧的低下了头,他突然开始反思自己怎么就变成这样了,怎么就对功名利禄突然看的这么重了?他看不明白但是朱德看的明白,整个344旅太浮躁了,战术问题容易解决,但是思想问题着实不易解决。正在朱德急切寻找344旅的合适旅长的时候,344旅又发生了大事。张邵东叛逃了!朱德听到电话里的消息,感觉自己在做梦,张邵东可是红25军出来的老兵啊,长征期间做了那么多优秀战绩,走过了枪林弹雨,还是老将军徐海东的得力干将,怎么会叛逃呢?了解情况后,朱德全身的血液都涌到了大脑,他克制自己,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毛主席。原来张邵东叛逃的起因竟然是因为在部队驻地土改的时候,张邵东明面上进行土改,实际上是对地主敲诈勒索、搜刮财物,甚至还与地主的妻妾通奸,被人民群众发现举报了,事情到朱德这儿的时候,已经闹大了。朱德打电话问黄克诚:“你不是政委吗?队伍里怎么思想问题这么严重?”黄克诚便说了张邵东这件事,原本张绍东是没有问题的,但张邵东却跟部队里的兰国卿越走越近,兰国卿当年是个混混,贪吃享乐,还沾染了嫖和赌。原本黄克诚知道这人是个隐患,想等着344旅事情处理完稳定下来后就搜集证据,处理掉这个人,但没想到他却腐化了张邵东。朱德恼怒也没有办法,准备先拿下两人然后按军纪处置。谁知事情刚爆出来,张邵东竟然带人叛逃了,还是黄克诚和田守尧极力阻拦,才留下了绝大部分战士。事情发展到这儿已经没有办法收场了,徐海东知道后直接气得吐血,毛主席知道后也怒不可遏,组织紧急派杨得志赶往344旅担任代理旅长。杨得志自身能力十分优秀,曾经飞夺乌江、强渡大渡河、参加过平型关战役,其应变能力和随机作战能力都十分超群。杨得志到344旅后,在黄克诚的配合下,一方面紧抓战士的思想工作,另一方面指挥游击战,使得344旅完成了战术思想上的转变。在杨得志的管理指挥下,打赢了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游击战,344旅军心逐渐凝聚,像张邵东这样的恶性事件也再也没有发生过。这一事件深刻地启示我们,思想是行动的指南,无论是个人还是军队,一旦思想出现偏差,行动的方向也将随之产生难以挽回的误差。只有在坚定的信仰和正确思想的指引下,才能稳步前行、不断进步。